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石虎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余波粼粼

1996-11-18 00:00:0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郑敏
A-A+

  1996年11月8至10日在北京西郊开了一个小小的学术讨论会:“‘字思维’与中国现代诗学研讨会”。会议规模虽小,却是一个横向幅射与纵向震动很大的学术会。与会者不过30多人,绝无轰动效应可言,但从与会者的专业品类却可以看出会议重要的端倪。他们包括来自语言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美学、书法及诗歌写作等专业的诗人、学者。引起这次会议的是一篇风格特异的短文《字思维》。石虎先生是一位海内外闻名的画家。他的这篇短短的“石”文,却名符其实地在语言、诗歌、文化界起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震撼。这震波完全可能扩散到21世纪,到海外华文及拼音文字区域。这篇短文从形式和内涵上很像一座现代抽象雕塑,让我想起在比利时见过一座形同螺壳的铜雕,名似为“不停息的运转”,在某些方面,此次研讨会也会在未来的世纪中引起汉语文化、汉诗理论及世界语言界学术探讨的“不停息的运转”。我因为近年常思考我们的5000年文化如何在现今世界中再现真身的问题。并因为当前对我们文化传统进行深层反思的学术会不多,故对于这个讨论会抱极大的兴趣。会由《诗探索》刊物组织,虽只开四个单元时间,但其内容之丰富与讨论的活跃却是我所参加的国内外此类会议中最浓缩、经济、而且富有启发性的一次。会议的头两个单元是由各方学者提出有关汉字、汉语、汉诗、汉文化在文字、语言哲学、美学方面的价值与审美观。第三、四单元则不强调发言的系统化,而是短兵亮相与交锋。前者显出我国学术界的深思,后者则是颇具辛辣味的学术挑战:若无前者这场重要的学术讨论可能流为零星散漫的插话而已,但若无后者则当前人们的思考、疑虑的广泛多元又得不到表现,则会议将成为失去现实活力的冗谈。所幸体系与闪光在这次会议里得到很好的平衡,学术的耐心与火花的强烈都得到发挥。会议后我仍常在思考会议所留下的不少“思考题”,这也许正是此次学术探讨最可贵的一面吧。现就我所深感兴趣的一些主题在下面进行一番会外的评头品足。


  首先,这是一个很难聚焦的会。因为石虎先生的极有个性的短文本身是聚焦在汉字的结构所蕴藏的中华文化,尤其是哲学的原素与诗学的交界处。他说“汉字从小寓大,以字寓道,是宇宙的内在本质之本元形式”,这是在哲学的层面上,此外在美学的层次上石虎先生提出汉字“字象”的审美与其所诱发的“物象”的审悟,相互作用,而产生了“意的延绵。这种字象意延绵具有非言说性,它决定了汉诗诗意本质的不可言说性”。这种极为精辟的理论涉及了汉字所特有的及物与超物的双重性,汉诗的可言而不可尽言的神妙的诗性。可以说,石虎先生的短短几千字的短文触及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诗论家从范诺洛萨到庞德、艾略特所日夜思考的现代诗观,同时又是尼采、索绪尔、海德格尔、拉康、德里达等西方现当代语言哲学家所不断阐述的当代最新西方语言哲学,即结构一解构语言哲学。所以在这四个单元里我们这些与会者如何一刻千金地投入这个课题的思索与争论,其紧张的情况可想而知,令人既兴奋又焦虑,时有面临智慧对我们挑战所形成的深渊之感。此外,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诗人理论家,科研工作者的行囊中本已装满自己的相法与疑问,如何在会议过程结合选题进行交流,也是一种压力与紧张。直到散会,颇有仍在序曲阶段的感觉。这造成会议虽结束而余音缭绕的正面与负面的双重效果。语言学家徐德江先生因“字思维”论的提出触发了一向研究的汉语优越性及其本世纪被西方语音中心论所曲解压制的问题,以及汉文化因此受到的忽视与挫伤。与此有关的是安子介先生的汉字学理论与解构语言哲学家德里达对西方形而上学与语音中心论的批判及对汉语象形文字的肯定。德里达认为汉语文字以视觉现实为基础的象形体系由于其不受抽象思维、逻格斯及语法的框限,可以免受形而上学思维的危害。这些自然与“字思维”的理论内核有极密切的联系,但又超出了审美范畴,而直接进入母语与民族文化特性关系的语言哲学层次。与会的诗人与诗论家则更关心汉文字的“字思维”如何影响诗歌创作。从美学的角度,如何从有形的描述达到无形的精神境界则又是一种艺术审美层次的讨论。倾向于现代化诗语的诗人又提出现实生活直接产生的口语语境如何能与汉字的古文化内涵相接,古文化的踪迹如何能与现代生活、思维、语言并肩呈现在诗歌文本中?是否现代生活语境已不再可能容纳数千年的古老文明的音韵?这里深深埋藏有我们曾经光耀世界的古老文化传统是否仍有生命力的忧虑。如果一旦答案是否定的,中华汉语文化的明天岂非唯有以西方拼音语言文化为中心,并成为其模仿与追随者?即使不完全将拼音化进行到底,我们的母语及书面文字岂非也只成为失去灵魂与生命的空壳?这种危机感在世纪末确实成为对我们一向自称有5000年文化的现代化大国一种十分强劲的挑战。至今由于汉文字的存活使汉文化成为几种世界古文化体系中硕果仅存者,然而它还能存活多久?今天在诗歌界的青年诗人们的心态多倾向向西方现、当代诗寻找出路。会上并没有直述此种论点者,但由于现代语境与汉语古文化传统如何接轨与交融仍是没有解答的疑问,能有多少诗人有解开此种谜的内心要求和耐心探讨呢?因此在发言中能听到一些犹豫,认为这种重新与古老诗学和文化接轨的愿望是一种“乡愁”,反映一些文化心理的不平衡。显然在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接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问题上会议中看法是不同的。汉语诗歌创作的明天能不能汲取自己母语的数千年传统的精华,它与模仿西方,及反映当前有无并存的可能,仍是埋在很多与会者心头的疑惑。石虎先生及一些老知识分子在长期与西方现代及后现代艺术接触后,颇有蓦然回首发现中华古文化传统早已等在人类现代文明的灯火阑珊处。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传统早已孕育有现代主义的元素。在人类精神探求的大循环里,几千年前东方心灵和头脑已擦身驰过这颗人的智慧的星辰。现在西方文化飞行体又重新进入它的轨道,并且不停地发出信号,这些信号反而令我们找到自己先祖的碑铭的文化记载。特别是老庄与解构哲学相遇,东方线条与马蒂斯和梵高的相遇。这是一部分艺术家和学者的认同。但在一些青年的诗人中他们的脑后不再有历史的遗迹。他们对历史负担的摆脱使得他们正驰向当代的西方光源。在这两者间中国文化产生一个族转的椭圆球体,两种思维都在探索和期待,期待一个新的不同于今天的世纪的到来。


1 2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石虎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